三年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重视加强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2001年10月我校成立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研讨小组。教育研究室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一)2002年3月在经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贵州省财政学校关于主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我校各主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明确了主干专业课程改革总体设想是:围绕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为重点,强化实践能力。 (二)建立了适应弹性学制要求的各专业教学方案。2002年4月我们深入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对毕业生进行了回访,提出了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建立弹性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我校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确立了我校学分制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并于03年开始实施。 1、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对各专业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三部分。三个模块的课时(学分)比例大体为4:5:1。 2、强化实践性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安排了较多的课时(学分),其学时数不低于专业课学时的50%。 3、增加阶段性实习、实训课程。 4、按学生兴趣爱好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安排任意选修课程。 (三)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如:2001年在各专业增开了《普通话》、《书法》课程,2002年在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业增开了《会计实训》、《英语实训》《市场营销实训》等课程。 (四)对电子商务专业,调减了学生不易接受且不太适用的《数据结构》课程,增开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网上贸易实务》、将原《市场营销》课改为《现代商务》,增开《网络营销》课程。 (五)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将原《数据库》课程调整为学年课。每周增加2课时,删除《数据结构》课程,增开了《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 (六)对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专业,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与《internet应用》合并为学年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 (一)对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 (二)对语文课根据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目标,专业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财经活动中主要经济文体的写作和经济凭证书写。 (三)对会计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课堂实训和以岗位为主的阶段实训,强化讲练并举。 (四)对《财务会计》、《税收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结合学生取得双证书的需要,增加了与考试相关的内容。 (五)对《国家税收》、《预算会计》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改变。如《国家税收》强化当前主体税种及纳税申报内容,《预算会计》强化单位预算会计,尤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六)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中增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治与法治等内容。 三、课程综合化方面 (一)将珠算、计算器应用、点钞知识综合为《会计基本技能》课。 (二)将《政治经济学》课和《经济与政治》课程综合开设《政治经济学》 (三)将《财政学》与《金融学》综合开设《财政与金融》
|